恶之花?解读电子商务辉煌成就背后怪圈

  谁否认吗?谁能否认吗?

  书接上一回,编辑部那个不知天高地厚的“美女”编辑用自己玉照跟网友的豪赌了一把,并为此付出了沉重代价。愿赌服输,出来混,早晚都是要还的。但现在想想,美女编辑此举即火了自己也火了文章,并且投入极小,意外所得获利算是极大了。(点击进入美女编辑自首贴)

  但为什么以上的话题会这么火呢?为什么呢?为什么呢?这个问题有人想过吗?H编辑最近一直在想这个问题,想来想去的最后的结果就是本期想看轻松格调的午饭频道笑话的同学们或许要换个时间再来了。因为这个话题延伸出去的结果有点沉重,也许是3年来最沉最重最难下咽的一个午饭话题(点击进入往期午饭频道)。

  先让我们回归原点,看看现实的情况。

  关于淘宝的一些数据:

  淘宝成立于2003年5月10日,由阿里巴巴集团投资创办。经过6年的发展已成为亚洲最大的网络零售商圈。2010年淘宝网注册用户达到3.7亿,在线商品数达到8亿,最多的时候每天6000万人访问淘宝网,平均每分钟出售4.8万件商品。而去年11月11日淘宝商城单日交易额达9.36亿,这个数字完全超过了香港一天的零售总额。当天,淘宝总成交额超过19.5亿,成就了一个电子商务在亚太乃至世界殿堂级神话般的记录。

  以上数据来自淘宝官方资料,总数之大,非常吓人的天文数字,这些巨款是这个世界上绝大多数人一辈子都赚不到的财富。但另据编辑本人从身边各种淘客调查所得的非官方野鸡数据可知,网购的单件成交商品价格偏低,所谓偏低,是相对于在大型商超这种实体店的价格。

  高物价下的低价诱惑

  曾经很多次,H编辑上淘宝买高仿货的行为被某位属于不差钱阶级的朋友嘲笑。归根结底,我们太穷了,同样的商品(美女编辑之前的观点是,至少看起来是差不多的商品,比如高价正品和低价高仿之间,她会毫不犹豫的选择高仿),我们必然会选择价格优惠的,H编辑认为这里面存在高物价和低收入的对立性矛盾。

  H编辑一直认为,“淘宝”名字起得很棒,一个“淘”字,很传神的刻画出各种后现代的灰姑娘在生活的重压和拮据的预算下千方百计地少花钱多购物完成某一时刻变身为公主而付出的辛勤劳动。从沙子淘到金子,那是一种小投入占大便宜后发自内心的愉悦。类似的情景,H编辑想到花2块钱买彩票之后念念不忘的期待中到百万大奖的心理波动很接近。不中?就当献爱心了,至少H编辑每一次都是这样安慰自己的。

  这说明,每次“淘”的行为,所需成本不高,为了博取高额回报,H还是会义无反顾的投入下去。同理,美女编辑每次购买高仿,其实心里都会期待(或者说,欺骗自己),买到手的会是天网恢恢偶尔漏网之鱼的为数不多的正品。

  马云一向说自己是技术盲,他没给阿里巴巴设计过一个页面,没给淘宝写过一段代码,但H编辑认为马云对于用户心理的揣测和把握已经到了出神入化的境界,才会有适当的时候作出适当的决定做适当的产品迎合用户特定的需求,这就是市场的本质。>>

  相关文章:

  刷信誉软件当街叫卖淘宝是否应刮骨?

  用下面这些夸张的小标题,其实H编辑是异常的心虚。因为低收入只是现象,但我们永远找不根源,或者我们知道问题所在,但却解决不了。以上或以下全文,H编辑只是陈述现象,至于本质,让各位去挖掘吧。

  H编辑讲述低收入与高物价的邪恶根源

  据我国最为权威的相关统计部门数据显示,深圳2009年人均可支配收入为29245元,名列全国第一,按照联合国的标准划分,深圳人的购买力进入世界中等发达国家的行列。但29245元的人均年收入在19755元/平方米的深圳市房产均价前完全抬不起头,勤劳的深圳白领勤苦工作一年还不够购买半个卫生间。

  房子这种特殊生活用品,跟其他衣食行完全不一样,只有高价的豆腐渣,没有价廉物美的“高仿货”。H编辑认为,至今淘宝上没有销售房产的案例,原因也在此。人们选择淘宝不是为了在其上购买房子,这跟美国的洋人们在Ebay上购买二手飞机、二手游艇或者二手别墅等有本质区别。

  淘宝给国人的吸引力在于其廉价,号称“绝对正品”的廉价,这本身有矛盾。但这个表面上的矛盾又非常符合淘宝用户们的心理活动,就像那美女编辑,每一次淘低价的“名品”,都会不断催眠自己,“这货是真货,这货是正货”。

  我们的美女编辑有时候就是这个表情

  现实情况是,我们更多时候已经将心理期望值放低得不能再低了,我们在淘宝上不期待买到“正货”,只求这货,不要太山寨,不要太难用,不要太像假的,仅此而已。

  产自东莞的里维斯502牛仔裤在中国柜台里的身价至少是899元人民币,我们凭什么指望89或99就买到502是正品真货,这种期待在编辑看来只不过是自欺欺人的美好幻想。>>

  重度出口外贸依赖下催生的不正常电子商务狂热

  世界上90%的打火机由中国制造,75%的DVD播放机由中国制造,60%的牛仔裤由中国制造,90%的T恤由中国制造。改革开放30年,官方正面表达是我国国际贸易取得了伟大的进步,外贸带动内需,基本上形成了现在中国的“世界工厂”全球共识,以至于现在我们都成了工资低廉的“世界工人”。

  在中国制造蔓延全球的大背景下,催生出另一个吊诡:同款商品,国内价格高过国外。人民币和美元的博弈每每都在外贸交易中展开,中国每出口1美元商品,国内就要按照人民币和美元的汇率比增发相应数量的人民币以平衡国内市场,这些由出口结汇投放的巨额货币,全部以通货膨胀的方式转嫁到了我们身上,造成货币购买力大幅度贬值,同时物价相应大幅度上涨。中国人生产商品,美国人收获商品;中国政府得到美元,中国公民收获贬值的人民币——新增加的商品流向了国外,新增发的货币却留在了中国,不断稀释着人们手里货币的购买力。

  出口型制造业的兴旺发达,给了淘宝上卖家一个很好的低价理由。那些逢人必言“亲”的卖家们,通常会跟我们的美女编辑说,“这是外贸余单”,“这是工厂尾货”,“这绝对跟正品同一批生产”,“出口转内销”……以低价数码产品和服装为尤,淘宝上泛滥着众多的“外贸尾货”,有庞大的收入相对(比如相对于美国)微薄的“中国工人”支撑着,以淘宝为代表的B2C和C2C成了一个个很好的消化便宜货的交易平台,低价是不可否认的,但究竟有多少是“正品真货”,H编辑没作过调查,但主观表示极其不信任。

  中美贸易

  二手运油车东莞产的李维斯502牛仔裤在国内柜台里至少899元人民币,但让人心碎的现实情况是,在美国亚马逊网站上气焰锐减,标价24.42美元,合人民币166元。贝佐斯动用了什么样的谈判技巧,才可以让同一款商品在穿越半个地球后,价格悄然缩水5.4倍?这是现实世界中的最不可理喻的经济学猜想,满世界都是推论和答案,我们亲历和感受,却不知道其中缘由。>>

  电子商务之物流市场怪圈

  有一个新闻数据:全世界已建成14万公里收费公路,10万公里在我国。我国高速公路的95%、一级公路的65%都是收费公路。另据世界银行发布的一份研究报告披露,中国的高速公路通行费是全世界最高的国家之一,高速公路成为“高价公路”。

  英国《金融时报》的记者在调查中发现一个极其诡异的现象:从中国内地运货到美国的运费,竟然比从广州运货到北京还便宜,前者价格是后者的一半。普通人的生活成本总是在利益之手的操控下环环上涨——由于中国铁路货运超负荷,物流公司要想申请一个车皮的指标,运费之外的额外费用竟然高达5000到5万元之间,这些费用流向何处不得而知,但来源却再清楚不过——你和我这样的普通人

  H编辑从前与货运司机抽烟聊天时候得知的:不超载不赚钱。

  另一个物流行业难以跨越的门槛是油价的上涨,中石油2010年全年纯利润为1676亿元,换算成天这家巨无霸垄断企业每天尽赚4.6亿,但它仍旧孜孜不倦地申请亏损财政补贴,甚至谋求天然气涨价。这里的背景是物流行业里绝对的卖方市场决定了,做能源的永远都有绝对话语权。因电子商务而突然火爆起来的这样一个充满活力的朝阳物流产业

  高速发展的中国网民支撑了天量交易的电子商务,电子商务的巨量需求是养活了巨大的物流市场,无数的长途货运汽车养活着高价公路和中石油、中石化等“世界最有钱”企业。以上各个环节都因为身后巨大的市场需求而不断持续发展,而最终的额外成本,落在我们身上。>>

  恶之花现象的经济学根源分析

  制造业占有P大比例的背后是国内消费与服务行业的,一些不了解真相的洋人总跟H编辑说,中国总是不停的工作赚钱不懂享受人生,H编辑给出个答非所问的解释,是我们总是不停的工作,但却没有因为这样就赚到钱,至少我们身边多数人,是这样的。没有余钱的结果就是继续使劲的工作,使劲的生产,使得我们减少了更多本来应该用来娱乐与消费的时间。我们没有多余的钱,我们只能低声下气的选择假冒但却廉价的商品,没有多余的时间,我们只能选择方便的购物方式:比如淘宝。这是又另一个怪圈。

  怪圈可以延伸到中国这个最大的生产国和美国这个最大的消费国之间。美国这个典型的“过度消费”大国需要大量“外供”,湖北程力威牌吸粪车吸污车的区别。而中国这个典型的“超低消费”大国需要大量“外需”,于是双方便形成了“互补”。在危机前的泡沫时期,美国人从这种“互补”中得到了“高消费”,而中国从中得到“高增长”,但双方在各得其所的同时也已经有了牢骚:“超廉价的劳力、土地、资源付出,形不成有效进口需求,只换来巨额的账面美元。中国人埋怨美国开动印钞机卷走了咱们的血汗,美国人埋怨中国廉价货砸了他们的饭碗,而一旦美元贬值过度,美国完了,我们的血汗也白搭。”

  危机一旦爆发,双方的抱怨立即升级。然而奇怪的是:双方的互相依赖似乎也明显升级:美国的消费窟窿越大,越希望中国增持美债,给他们填窟窿。而另一方面,中国的过剩危机越严重,越希望保住外需。于是一方面加强出口退税使产品更廉价,以适应美国因危机降低了的购买力,另一方面冻结劳动合同法,以降低生产成本维持“竞争力”,但消费不足却因此更难改变。

  相关资料:

  中国经济贸易依赖度的猪肉解释

  最后一个让中国老百姓欲哭无泪的荒谬现象:中国出口商品越多,赚取外汇越多,老百姓就越倒霉。

  生产的商品出口到了国外,由出口商品换取的美元也借给了国外,而把由此增发的人民币留在了国内市场上,变成了没有任何商品做基础的虚拟流通压力,必然会造成现有货币大幅贬值和物价大幅上涨。结果就是中国老百姓不仅损失掉了出口商品那部分财富,连手里的货币财富都在遭受贬值损失。

  反观美国情况恰恰与中国相反,美国市场上的货币流向了中国,中国的商品流入了美国市场,由于市场上货币减少商品增加,必然导致物价下降,美国老百姓手里的钱便能购买更多商品。

  再加上流向中国的美元又通过中国购买美国国债的方式回流到了美国财政部,美国财政部可以用中国的这些钱来增加公共品的供给,能够进一步起到降低物价的作用,提高美国老百姓货币的购买力。

  如果是站在中美两国老百姓的立场上,而不是站在国家立场上,看待这个问题将更加清楚,中国老百姓生产的商品,被美国老百姓用美元买走了,美元被中国政府拿走了;美国老百姓得到了商品,中国政府得到了美元,而中国老百姓唯一得到的,就是手里现有货币的贬值。

  结果就是,美国给中国印发美元纸币,中国给老百姓印发人民币纸币;美国用这些纸币为美国老百姓换来了所需要的各种商品,中国则相反,用这些纸币从中国老百姓手里换走了所生产的各种商品。

  这就是为什么美国人民可以在亚马逊上拍下标价24.42美元,合人民币166元的中国广东产的正品Levis牛仔裤。而我们只能用羡慕妒忌看的复杂心情看着同样的牛仔裤标价¥899,我们买不起,转身上网找淘宝,看看标价¥99或者¥199的“正品”Levis牛仔裤图片是否看得过去,是否很像真货,然后拍下来。>>

  最后,幸福感与安全感

  H编辑现在很无耻的穿着在淘宝上买来的¥99的Levis牛仔裤,一边敲着字谴责着这个不健康的市场。虽然H编辑很满意这条牛仔裤,但同时H编辑心里不可否认地渴望着那¥899穿在身上的感觉,无以言表,那是一种幸福,而现在,只有虚荣。

  面对不诚信,我们之所以少有抱怨,不是我们都完全理解中华文明中几千年积淀下来的“淡泊,无求”的哲理,而是,我们从一开始,就不曾经相信。

  但身处与面对这怪圈下的虚荣市场,我们有什么资格谈幸福感和安全感。联合国统计,仍有1.5亿中国人依靠每天不足1美元的收入勉力生活。在高高在上的物价之前,所有关于拉动内需的愿景都是浮云,生活的权利也在一分一毫的支出中大伤元气。比尔盖茨先生不久前说道关于人生的一个观点是,“在获得成就之前不要天亲爱在乎自己的尊严问题。”按这个观点出发,这个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多数人都只能选择卑微的活着,其实也没选择,我们一向如此。

  2003年的记忆,那时候CPI是生僻的名词,收入仿佛有可持续增长的动力,物价平衡在喜闻乐见的水平,月收入3000元者可以自称白领,月收入5000者梦想跨入中产。步入新十年的起点,我们失望地发现,中产者也不是橄榄形社会中最厚实坚韧的那一部分,而是身处金字塔的夹层中,进退维谷,上下不能,收入未必是牛车,但物价绝对是高铁,一路绝尘而去,不给半点追赶的机会。中国人的收入在过去7年间上涨12.76%,而2010年的物价只需一个季度就可以不动声色地超越这一数字,轻描淡写让劳动P民7年间勤劳的奋斗化为乌有。

  假货泛滥泛滥是谁的责任?这绝对不是马云个人的责任。记得马云曾经痛下狠话:“如果把淘宝关闭就可以杜绝假货,那当晚就可以把淘宝关闭!”H编辑觉得这句话里面,愤怒成份之余,更多的是无奈。

  马云先生是值得尊敬的商人,他很大程度的推动的整个中国商业环境的变革,让数以百万的人在网络上或创业或谋生,至少这个出发点,会是积极和值得所有人尊敬的。当这些生意规模上升到一定程度的时候,收到的约束或干预会更多掣肘。H编辑依然记得去年网商大会上,马云多次提到的“敬畏”一词,H编辑现在非常理解所谓“人在江湖身不由己”的难处,对于个人力有不逮时,敬畏之心,我们都能体会。

  没有天时地利人和,花虽美丽也不会长久

  言暂尽于此,编辑终于可以结束这纠结的话题,明天起关心粮食和蔬菜,等待有一所房子,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青山不改,绿水长流,江湖相望,后会有期。[返回频道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