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惠新城一座即将崛起的山水田园城市

  2008年8月,綦江县委第40次常委会决定组建綦江县通惠新城管委会,成立綦江县通惠新城开发建设公司;

  2009年4月,綦江管委会结合新城开发建设实际,制定了两年完成基础设施建设,三年出让土地,五年形成山水园林城区雏形的总体目标;

  2010年3月29日,綦江县县长徐世国在通惠新城开发建设专题会议上强调:要强力推进通惠新城基础设施建设,在2010年形成骨架,2011年达到供地的条件。

  2011年1月15日,在万众期盼之下,通惠大道、滨河大道终于正式通车,两条大道的通车不仅仅意味着将打破綦江新老城区的交通瓶颈,更意味着綦江通惠新城开发建设实现了“拉开城市骨架、凸显城市形象”的初步目标。

  丰姿绰约15平方公里的东部新城初露面

  綦江,一座风姿秀丽的渝南之城,离主城最近的卫星城市之一,也是“一小时经济圈”中发展最快的县城之一。它在交通、煤炭、化工、机械、冶金、能源和特色农产品等产业领域有着自己的独特优势,在奋起直追的发展过程中,它还不满足,它还需要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2008年,綦江县委、县政府以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结合“五个重庆”的建设要求,启动了通惠新城的建设。

  从此,綦江的县城格局开始改写。

  通惠新城位于綦江县城东部,离綦江县政府仅2公里,西靠渝黔高速路,北临綦万高速路,南濒通惠河,东接登瀛组团,渝黔高铁贴城而过。一期规划用地规模3.14平方公里,新增城市人口5万人,计划2011年完成基础设施建设,2013年形成新城雏形,2016年建成独具山水园林特色的主城副中心,使之“100年不落后”。

  为了科学规划通惠新城的城市布局,綦江县委、县政府多次召开专题会议进行研究、探讨、规划,在经过对最初的构想不断完善之后,终于采用“一轴、二带、三环”的独特空间结构模式,全方位打造通惠新城,促进綦江城市发展。

  “一轴、二带、三环”的空间结构模式:

  一轴:以商业广场为核心、南北端的公园为对景,建立城市综合景观轴,将市政广场、商业广场通过景观步道串接成轴;

  二带:通惠河沿岸两侧规划为滨河公园,设置大量休闲亲水设施供市民活动,构成自然山水景观带;通惠大道两侧建设造型明快的大型公共建筑和高层住宅,构成迎宾大道景观带;

  三环:第一环为城市核心环,属于公共商务区,以商业广场为中心,将商业金融、行政办公、文体娱乐、旅游服务集中布局,实现城市功能的共享与融合,构成富有活力的城市核心;第二环为绿色生态环,属于混合功能区;第三环为外环休闲环,属于居住生活区。

  “城市的发展不能仅仅只看眼前,高瞻远瞩才能真正的推动城市化建设。”綦江县县委书记王越表示,统筹城乡发展,加快城市化进程,建设重庆卫星城是一个整体,是密不可分的,通惠新城的建设将与食品工业园、桥河工业园、庆江中小企业创业园区、西部齿轮城、古剑山清溪河景区建设整体联动,形成“六大园区”,互为促进,共同成为建设“五个綦江”基础性支撑。随着通惠新城的向南拓展,将形成15平方公里的东部新城。

  奋力拼搏“綦江的发展一天也不能耽搁,新城的建设一刻也不能停顿”

  2010年是通惠新城“拉开城市骨架、凸显城市形象”的关键一年,然而,在《綦江县通惠新城2010年开发建设回顾与展望》的彩册上有这样一段话:“……时至三月,大道上的拆迁户仍未搬迁;五、六、七月阴雨连绵,八、九、十月极端高温;车辆行人盼通车时有怨谤;大道管沟、管网、安置房施工交叉进行,相互影响;资金紧张,材料短缺……”寥寥几句却足以让人清楚的知道通惠新城的建设并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在风雨中逐渐前行的。

  据了解,去年以来,通惠新城的开发建设陆续遭遇诸多困难,从自然灾害阻碍滨河大道、通惠大道的正常施工,管网的铺设出现交叉,到资金、柴油、原料告急的问题都让通惠新城的建设一度迟滞。

  但正是在这样的困境之下,綦江人民团结一致,綦江县领导多次亲赴一线调度指挥,“脱层皮,都要把新城建设好!”綦江县长徐世国说,新城建设关系到綦江未来的发展,无论遇到怎样的问题都要直面解决,要把新城建设摆在最重要的位置!

  在新城建设最艰难的时刻,县委书记王越、县长徐世国亲赴新城工地调研,鼓舞士气,并发出了“加快进度,年度通车”的总攻令!

  “那段时间,基本上所有的干部职工全都上了一线,吃住都在工地上,就是为了保证工程的进度不落后、保证年底通车!”在綦江县委、县政府的全力支持下,通惠新城管委会集结所有干部群众的力量,全身心投入两条大道的建设中。

  资金短缺,那就突破思想局限,大胆借用多种融资形式,8亿元融资很快落实;柴油短缺,那就想办法找油,一辆辆油罐车从广西运来柴油,工地再次机器轰鸣。

  2011年1月15日,滨河大道、通惠大道终于通车。

  用改革的办法造城!通惠新城管委会在綦江县委、县领导的领导下,按照“綦江的发展一天也不能耽搁,新城的建设一刻也不能停顿”的建设理念,团结拼搏,实干巧干,终于排除万难,全力推进了通惠新城的建设实施:

  体育中心、南方翻译学院开工建设,南方翻译学院的开工也标志着綦江无大学的历史正式结束;

  全市一流,集水、电、气、排水、排污为一体,全长3360米,高3.9米,宽2.2米的地下综合管沟全面竣工;

  八处安置房18万平方米,主体工程已完成8万平方米,安置房建设超进度20%以上;

  滨河大道、通惠大道两条大道入口处景观开工建设;

  新城规划拓展、深化、提升,通过公开招标对新城一期控制性详规进行了调整,并邀请各方专家教授对新城建设出谋划策;

  整体拆迁下湾、大院子合作社,新征土地1253亩;

  融资工作突破瓶颈,融资8亿元;

  滨河大道、通惠大道通车。

  科学规划打造山城特色,

  水城神韵的现代山水园林之城

  2011年1月1日,家住綦江县三角镇的陈建华老人带着老式相机从家里出发,沿着还未通车的通惠大道,一路往还在建设中通惠新城而去。

  “我就是去看看,把新城的建设过程都照下来,留作纪念!”陈建华老人今年71岁,退休后,他最大的业余爱好就是四处旅游,把看到的风景都存在相机里面。陈建华说,以前还没有怎么发觉,但是随着年龄越来越大了,才发现世界的变化也是越来越大,綦江的变化更是眨眼就不一样了。

  “以前綦江没有大学,也没有体育中心,但是你看,转眼没得几年,这些都在修了。”陈建华将镜头对准不远处正在施工的体育中心,想着,“再隔两年,我们这些老头老婆婆锻炼的地方就有了,说不定我还能参加一两项老年比赛。”

  2010年,按照能够举办国际和国家级单项体育比赛、能够举办大型文化体育群众活动和商业会展、能够为广大市民提供日常健身休闲的重要场所、能满足城区部分居民临时避难场所设施的要求,前期投资2亿元的綦江县体育中心开建,预计体育场主体工程将于2011年12月底竣工,配套设施将于2012年6月前竣工。

  体育中心、南方翻译学院、80米景观带、管网设施等通惠新城的基础建设正在有序进行时,綦江县委、县政府却没有感到满足,而是不断地对通惠新城现有的格局进行多次研讨、探究,究竟怎样的一座城才能推动綦江的发展?才能支撑“五个綦江”的建设?

  “造大城,兴大业。”最后,綦江县委、县政府用六个字回答了这个问题。

  面向国际招标,斥资3亿元打造滨河景观,科学设计城市形象,建成现代山水园林城市风貌集中展示区,使通惠新城成为宜居之城;打造中央商务区,发展总部经济、金融、现代服务业等高端业态,使通惠新城成为兴业之城;优化发展环境,挖掘綦江文化,提升城市活力,使通惠新城成为魅力之城。

  “城市规划的合理性,不能流于表面形式,还要结合科学发展观,用发展的眼光来看!”从拆迁、优化规划,到招商引资,綦江县委、县政府始终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以人为本,着力将通惠新城打造成独具綦江地域文化的璀璨新城。

  三五年后,一座水在城中,城在山中,既具有山城特色,又兼具水城神韵的现代山水园林新城必将以全新的姿态展现在世人面前。

  新闻链接

  通惠大道、滨河大道昨日通车

  通惠新城经济社会发展向前迈出第一步

  昨日,綦江通惠大道、滨河大道举行了通车典礼,綦江县委书记王越、县长徐世国、县人大主任易良武、县政协主席张健出席了通车仪式。

  仪式上,徐世国发表了讲话,他表示,两条大道的通车不仅打破了綦江新老城区的交通瓶颈,更重要的是推动了綦江经济社会又好又快的发展。

  东风油罐车18个月艰苦奋斗綦江上下团结一心

  “两条大道的顺利通车,离不开设计者和建设者的辛勤付出,更离不开全县老百姓的大力支持与关爱。”徐世国说。

  据悉,作为綦江县重点民心工程之一的通惠大道和滨河大道建设,从2009年5月15日开工建设,到2011年1月15日的通车,历经18个月的艰苦奋斗,15个工作面交叉施工、挖填土石方340万方、架设桥梁3座,两条大道终于落成。

  通惠、滨河大道均按双向六车道设计,均为沥青混凝土路面,其中通惠大道长4.15公里,宽36米,起于綦江县城512路口,止于通惠弹簧厂;滨河大道长4.35公里,宽32米,起于孟家院立交桥下,止于文龙街道堰岗村。

  “造大城兴大业”新城建设迅速发展

  綦江县委、县政府立足于建设重庆主城卫星城,打造50万人口、50平方公里的山水园林城市,强力实施城市东进南拓战略,通惠新城正是綦江县着眼“造大城、兴大业”的实施地。

  两条大道的通车是通惠新城拔地而起的契机,徐世国强调,要借通惠大道、滨河大道通车的东风,把通惠新城打造成为“城在山中、水在城中、山城特色、水城神韵”的山水园林城市。

  最后,在綦江县委书记王越的宣布下,历时18个月的通惠大道、滨河大道终正式通车。

  (本文来源:华商网-重庆时报)